要是放在古代我高低要给他立个糟糠之妻的牌坊(1/6)

李维一之前可没这样过。

我和他,就像一场长途跋涉的马拉松比赛,有人在前面领跑,有人在后面死命追。李维一是那个从枪响后一直不知疲倦领跑的,我是那个只有一千五的运动量还被拉过去凑数的。

当李维一看到我无比痛苦地背有机反应式的时候,他总是会对我说,严慈,不行的话你还是去修个计算机的双学位吧。

没说完的那句话是,“以后好歹有饭吃。”

我说过,学业上我算是个聪明人,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上的天才千千万,而我连天才的门槛都摸不到,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快速上手而我还在费力地安装烧瓶插回流装置的时候,我就在感叹或许是真的每一行都需要一个最起码的入门级天赋。而我远远不够。

在大学的某个考试周的傍晚,我人生

一中的军训并不严格,听说初中部还会军训一个月,教官去宿舍亲自进行内务检查,到了高中,为了抓紧学习时间,时间压缩到一周,一群人不过是刚学会走正步和站军姿,就已经到了该阅兵的时候。

阅兵那天是周四的下午,高三二班在另一个Cao场上体育课,我坐在观众席上见习,只要转过头去就能看到李维一在远离跑道的一侧背Yin处和路威打网球,锌笛坐在地上,手里捧着一本古文必备小册子,微笑地看着他们。

一墙之隔的校外马路上,偶尔有货车经过,钢铁与橡胶压过柏油马路,发出细密又坚实的声音。路在那货车压过马路的声音上无限延伸下去,大概是走远了,很快又静了下来。

在这样一个有些寥落的下午,我看着锌笛,锌笛看着李维一,我们心里都想着一些事情,一时半会儿没办法完全讲明白。

等到下课铃响起了,我才回过神来,看到高一二班的方阵已经列队整齐,绕着Cao场走到了我的眼前,几个还算熟的同学朝我挤眉弄眼,我憋笑的时候看到当初新生报到的时候认识的黄香走在队伍里悄悄把几个同学都带顺拐了。

我对黄香的了解并不多,记得高二开学的时候文理分科,她选择了文科班,走出班级的时候眼睛鼻子都红红的,几乎没有经历过离别的年轻的女生

中秋假期的时候,李维一问我怎么过。

不难过。

我同他开起玩笑来,然而这玩笑又带着几分真心,半真半假,一时叫人无法分辨。我是中秋节那天出生的,听姥姥说,我妈怀我的时候,还计算过日子,中秋前后出生,取了个小名,叫月生。从来都只有春生秋生,叫月生,只让人想起来某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黑老大,不好。至于后来姥姥听说我那个便宜爹单名一个胜,更是气得不得了,恨不得把他连同我抽筋扒皮,挫骨扬灰,哪里来的小名一说。

中秋节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欢快的节日,姥姥在那一天也未必想要见到我。别人是人团圆月团圆,我家是家破人亡,血光之灾。我打算申请住在学校里,看满天的星星和被水浸过一样圆满的月亮,也看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与试卷。严慈与李维一在a世界里都死了,但是现在活着的严慈在b世界里仍然有与李维一相似的习惯。

如果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不想自我出生以后的七十年里,每一天都在准备自己的葬礼。我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我看着洗手间镜子里年轻的脸,生怕一个晃神,那脸就老了。

“嗯,节日快乐。”李维一随手丢给我一个单盒包装的月饼,超市里最普通的那款,山楂枣泥馅,面饼上用篆书写着团圆二字,

我还以为他会说那随你便。

我们分手以后的

眼镜店里一个深度近视的男人迎接我们,因为高度近视,他的眼球突起得很厉害,又因为长着一张阔嘴,说起话来的时候就有一点像青蛙,附近的学生来配眼镜,想不起名字,也叫他青蛙大叔。人倒是很热情的,刚一进来就问我们来验光还是配镜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